“這里跟設計圖上差了4.5厘米啊,你這里偏了一點,別的地方也要跟著動,現(xiàn)在趕緊改過來還來得及,一定按照深化圖紙來做到位。”在華中科技生態(tài)城項目地下室管綜安裝現(xiàn)場,潘朝庭拿著標尺到處量著。技術出身的他,雖已是項目執(zhí)行經理,但對細節(jié)仍保持著“過分”的執(zhí)著。從埋頭在辦公室畫圖的“技術宅”,到頂在項目一線指揮若定的執(zhí)行經理,潘朝庭的成長借助了中天轉型升級人才儲備戰(zhàn)略的東風,更來自他多年在一線腳踏實地的自我修煉。
緊盯現(xiàn)場,做讓班組信服的人
“你們做BIM的,就是一直活在夢里,一點都不切實際?!薄暗悄惆凑請D紙進行下料的話,既能夠節(jié)省用料,還能提升主體結構實測實量成績,減少質量問題,同時節(jié)約了你們班組的質量處理成本,也不影響咱們的進度,你先嘗試一下?!?016年,潘朝庭從中天六建BIM中心深入到臺銀城項目一線擔任木工工長,主導BIM技術模板深化落地的事項,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辦公室里用BIM技術精細化配出的模板深化圖紙,在施工現(xiàn)場卻遭到了班組的多次不理解,盡管他不厭其煩地向每一個工人進行交底,但結果依然收效甚微。
為了攻破這一難關,潘朝庭每日與班組同進同出在施工作業(yè)面上,他決定從了解班組的難點與作業(yè)習慣入手,了解班組現(xiàn)行的工序、下料方法,過程中不斷吸取經驗并通過與理論結合以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性,待到一切都了解清楚后,他明白解決問題要從源頭抓起——從報購材料及用量的源頭上進行管控。
首先,他在用量上嚴格實行三量對比,從源頭材料進場階段便根據現(xiàn)場施工進度嚴格控制各階段真實所需的進場材料用量,防止班組多報、超報、假報材料,避免材料積壓,班組舊的不用用新的導致無形中的材料浪費及多余成本支出;其次,根據BIM技術模板配模的用量從集中配模時就嚴格按照計劃用量進行調撥,控制好損耗的量,一起發(fā)給班組,就這么多材料要做這么多事情,從源頭倒逼班組必須按照我們深化好的圖紙進行施工;最后,做好現(xiàn)場交底,時刻蹲守在現(xiàn)場解決問題,有問題第一時間解決。項目上從上至下,目標一致,貫徹執(zhí)行BIM模板深化落地,通過潘朝庭的不懈堅持,讓班組工人們明白了若不配合開展工作,不按圖紙進行拼裝,無論是材料用量、進度、工序都會受到影響。在實際運用落地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與大家的相互了解,通過實實在在的解決各項難題,也讓班組明白了潘朝庭是一個真正的懂技術、懂現(xiàn)場,為工人做事實際考慮的信服的人。至臺銀城項目結束,在木模拼裝這一項上就節(jié)約了5%-7%的模板損耗,給項目部帶來了切實可見的效益。
轉戰(zhàn)武漢康橋知園項目后,除了應用已經成熟的BIM模板深化以外,潘朝庭開始了在木模全現(xiàn)澆外墻、木模二次結構一次成優(yōu)上動起了腦筋,為了能夠讓滴水線能夠一次成型,他帶領班組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經過不斷地調整創(chuàng)新,成功實現(xiàn)了滴水線隨主體一次成優(yōu)以及二次結構側面免鑿毛工藝,并總結出《木模板工程滴水線一次成優(yōu)施工工藝》,作為武漢康橋項目技術新亮點申報了甲方“六新技術”并得到了康橋集團的認可。
從工長到技術負責人,是從點到面的轉變
2018年7月,潘朝庭結束康橋知園的工作,轉戰(zhàn)宜昌萬科理想城項目。利用在臺銀城和康橋知園項目積攢的經驗,針對萬科理想城一期、悅府項目洋房的復雜結構,通過BIM技術對施工圖紙進行圖紙會審、深化及應用。
“做模型容易,落地難啊,在模型里完美的拼裝,在現(xiàn)場實施的時候總是會遇到問題”,潘朝庭回憶道“洋房的結構復雜,每一層的模板拼裝都不一樣,現(xiàn)場又是采用的鋁木結合的模板拼裝模式,除了要考慮鋁模構件的拼裝,還要考慮木模和鋁模拼接起來能夠更好地銜接,首層是最難的。”為現(xiàn)場模板拼裝焦頭爛額的他,想到了在辦公室里做好的BIM模型,“我用模型指導著他們拼裝,那模板拼裝不就像搭積木一樣了嗎?”,他將深化好的模型導出,帶著鋁模廠的管理人員一起在現(xiàn)場指導工人一塊一塊的拼裝,有了模型可視化的指導,許多問題也迎刃而解,施工效率也提高了許多,順利實現(xiàn)了在木模板施工中各深化項目亮點的落地實施,并通過BIM模板配模深化設計減少了木模板原材料的損耗。
在解決完棘手的多變鋁木結合的問題后,萬科理想城項目也將要迎來第一次大考——2020年上半年集團項目管理標準化推進會。這也是潘朝庭經歷工長、片區(qū)長之后,向技術負責人轉型的第一步。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他完成了項目現(xiàn)場會策劃、主體結構深化設計,木模全現(xiàn)澆外墻深化,二次結構一次成型成優(yōu)、BIM配模集中加工,工序樣板體系深化及現(xiàn)場會其它各項工作。同時在洋房結構首次成功實現(xiàn)了13棟洋房單套鋁模豎向+水平流水作業(yè)材料周轉、單個機房屋面鋁模及女兒墻鋁模樓棟間水平施工材料周轉,人材機合理安排有序周轉,樓棟單體間工作面的水平流水作業(yè)??s減了工序,減少了質量問題產生,并加快了外立面的穿插提效,使主體結構實體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為后來在港窯路項目擔任技術負責人一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無論什么事情,做了再說
宜昌萬科港窯路項目,是潘朝庭擔任技術負責人之后正式經歷的一個項目,有了萬科理想城的積累,對于這個崗位,他還是很有信心的,他堅信,“無論什么事情,只要是項目上的決策,難于不難,能與不能,做了再說”。這是潘朝庭進入職場以來一直信奉的準則。
讓他無比堅定的原因,要從一次變更說起。當時,在除了港窯路項目以外的其他項目上,連廊的長度的都是9米左右,而港窯路項目的連廊有13.5米,導致爬架在連廊的部位有3個機位,總荷載增大的同時,風險也同步增大了。通過前期和爬架單位一起測算出現(xiàn)場最不利荷載并由此可能帶來的風險,將事情的嚴重性及風險程度多次告知甲方要求對超長的連廊及懸挑陽臺進行結構加強,經過和甲方、設計院的不斷溝通,最后成功說服甲方及設計單位加強主體結構配筋,成功爭取到了180余萬元的變更金額。
現(xiàn)在的潘朝庭,經過了工長、技術負責人等項目一線崗位的歷練,通過“中天六建新型項目經理研修班”的學習,如今已經正式在六建華中科技生態(tài)城項目擔任執(zhí)行經理,經過若干個項目的鍛煉,使他的專業(yè)能力和理論知識更好的融合,過程雖然曲折,卻實實在在地收獲了自身的成長。和中天在一起的8年,沒有“癢”,而是腳踏實地修煉真本領,用務實的態(tài)度去履行自身工作職責,做一名優(yōu)秀的中天人。